鳕鱼是全世界年捕捞量最大的鱼类之一,以冻鳕鱼为原料加工干鳕鱼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吉林省是我国干鳕鱼的主要加工出口地,干鳕鱼及其制品加工出口已经成为吉林省延边地区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本文主要介绍了吉林省加工出口干鳕鱼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对干鳕鱼及其制品中甲醛含量超标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近20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分析检测技术,具有准确、简便、快速和不破坏样品等诸多特点。 水产品是人类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近红外 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与特点、技术发展历程及其在水产品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3,3(1):94 -99]
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耐药性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是许多感染性疾病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也是食品加工中存在的重大污染源。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起重要作用。文章在现有的理论和研究基础上,就细菌生物被膜的特性以及群体感应系统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通过群体感应抑制剂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提供全新的研究思路。
在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养殖环境污染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水域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以 及引起水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日益突出的矛盾,在探索发展可持续水产养殖精养方式的 过程中,本课题组和有关学者发现通过调整添加水产动物饲料中营养性物质和非营养性物质、设置合理的投喂策略, 可以调控养殖水体的质量,进而提高养殖效益。本文从饲料营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角度,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相 关理念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水产饲料对养殖环境调控这一新观点,希望能够为学者们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中国渔业 质量与标准,2014,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是一种典型的环境雌激素,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用作塑料工业中的增塑剂和软化剂。根据PAEs的理化特性,综述了该类物质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对近年来水中PAEs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评价PAEs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和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4):13-20]
通过对常见甲壳类水产品中呋喃西林代谢物氨基脲本底含量的调查及来源分析,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本研究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常见的4种甲壳类水产品中本底氨基脲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4种甲壳类水产品中,日本沼虾和罗氏沼虾中氨基脲检出率达100%,日本沼虾中氨基脲平均检出值为6.92 μg/kg,罗氏沼虾中氨基脲平均检出值为2.52 μg/kg,均超过现行残留限量,而凡纳滨对虾和中华绒螯蟹中的氨基脲含量较低。本研究的结果为甲壳类水产品中氨基脲残留限量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6, 6(6):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