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6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水产品保鲜材料和杀菌技术研究进展
    励建荣,仪淑敏,李婷婷,邓尚贵
    2016, 6(1):1-11.
    [摘要](907) [HTML](0) [PDF 1.26 M](793)
    摘要: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鲜活水产品的销售比例逐渐下降,保鲜和加工水产品的消费比例逐渐上升,从而使水产品保鲜和杀菌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文从水产品中的腐败和致病微生物种类及特点,化学、生物和复合保鲜剂,保鲜包装材料,超高压、臭氧、辐照、欧姆加热、电解水杀菌技术等入手,综述了近年来这几个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提高水产品安全和保持水产品品质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一些借鉴。

    2  生鲜电商模式下的水产行业升级
    宋怿,黄磊,闫荣,付晓苹
    2016, 6(1):12-16.
    [摘要](725) [HTML](0) [PDF 789.73 K](745)
    摘要:

     文章论述了“互联网+”时代随着生鲜电商发展,水产业态发展变化趋势及对产品需求的影响;分析了水产生鲜电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产品非标准化,供应季节性、周期性,“活体”难以配送,物流成本高昂等一系列瓶颈问题;总结提出电商模式下水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产品“安全、优质、价廉、便利”的基础上达到“质量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进而提出了水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通过“以鲜带活”、“鲜字当头”和“为市场而养殖”,大力发展生鲜加工,选育加工型养殖品种,提高养殖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和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同电商一起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3  丁香酚对俄罗斯鲟的麻醉效果
    杨移斌 ,夏永涛,艾晓辉,杨先乐
    2016, 6(1):17-21.
    [摘要](835) [HTML](0) [PDF 613.53 K](726)
    摘要:

     为明确丁香酚麻醉不同规格俄罗斯鲟所需合适浓度,采用净水法,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丁香酚在不同麻醉时间条件下对俄罗斯鲟的麻醉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丁香酚的质量浓度从40 mg/L提高到160.06 mg/L,平均完全麻醉时间从30.50 min减少至1.50 min,平均完全复苏时间从1.12 min增长到10.66 min。而完全麻醉后继续麻醉不同时间实验结果显示,当丁香酚的质量浓度不高于80.02 mg/L时,继续麻醉10 min内复苏率达100%;而质量浓度不低于100.82 mg/L时继续麻醉10 min则出现复苏率下降。相同浓度丁香酚对不同体重俄罗斯鲟麻醉效果实验表明,相同浓度的丁香酚对不同体重的俄罗斯鲟麻醉效果相差不大。结果提示,丁香酚用于俄罗斯鲟麻醉时,应掌握好麻醉浓度及麻醉时间,避免麻醉过度造成损失。

    4  诺氟沙星在日本鳗鲡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
    范红照,林茂,,鄢庆枇,湛嘉,李忠琴
    2016, 6(1):22-28.
    [摘要](825) [HTML](0) [PDF 1.16 M](746)
    摘要:

     为研究诺氟沙星(NFX)在鳗鲡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日本鳗鲡在混饲口灌后血液和组织中NFX的含量变化,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表明,NFX以30 mg/kg的剂量单次混饲口灌日本鳗鲡后,吸收分布迅速,达峰时间(Tmax)、吸收(T1/2Ka)和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3.000、1.012和1.570 h;NFX在鳗鲡体内消除较快,消除半衰期(T1/2β)为15.267 h,总清除率(CL)为1.315 L/(h·kg)。此外,峰浓度(Cmax)为1.273 m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22.670 mg/(L·h)。NFX以30 mg/kg的剂量连续3 d混饲口灌日本鳗鲡后,在肌肉、肝脏、肾脏和血浆中的消除速率常数分别为0.144、0.125、0.102和0.093 1/d。根据WT1.4计算的理论休药期(WDT)分别为肌肉22.97 d,肝脏21.30 d,肾脏33.40 d,血浆18.29 d。本研究结果为诺氟沙星在水产动物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5  
    单次和连续药饵投喂方式下复方磺胺嘧啶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

    王伟利,肖贺 ,姜兰,罗理,张瑞泉,谭爱萍,邓玉婷
    2016, 6(1):29-35.
    [摘要](757) [HTML](0) [PDF 965.29 K](954)
    摘要:

     在120 mg/kg单次药饵投喂和首剂量投喂复方磺胺嘧啶(磺胺嘧啶∶甲氧苄啶=5∶1)120 mg/kg后,再按60 mg/kg的剂量连续5 d投喂条件下,采用HPLC法研究了复方磺胺嘧啶在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结果显示,单次给药下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在罗非鱼血浆、肌肉、肾脏和肝脏中的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16.82 和5.99,23.40 和13.49,13.43和6.53,15.9和11.02 h,甲氧苄啶在各组织中的消除均快于磺胺嘧啶。给药24 h内,药物在各组织中的比值(SD∶TMP)均在1~40∶1(除了肾脏4 h采样点为0.71)的理想抑菌浓度范围内,提示5∶1给药比例在罗非鱼上使用能够达到理想的体内抑菌效果。血浆较组织中具有更高的比值,这与甲氧苄啶在体内的快速分布特性一致。连续给药情况下,磺胺嘧啶的浓度较单次给药情况下显著提高,甲氧苄啶的浓度较单次给药并未显著提高,这可能与甲氧苄啶较快的代谢速率及体内快速分布有关。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 5070—2002号公告中对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总量最大残留限量(MRL)为0.1 mg/kg,甲氧苄啶MRL为0.05 mg/kg的规定,单次给药和连续给药情况下,计算的休药期结果一致,建议本实验条件下的休药期不低于12 d。

    6  呋喃西林和呋喃唑酮在海参组织中的代谢消除规律
    付树林,邢丽红,孙伟红,李兆新 郑关超,翟毓秀 郭江涛
    2016, 6(1):36-44.
    [摘要](873) [HTML](0) [PDF 2.04 M](742)
    摘要:
    采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单药给药及两种药物混合给药的方式,研究其代谢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和3-氨基-2-恶唑烷基酮(3-amino-2-oxazolidinone,AOZ)在海参组织中的代谢消除规律。结果表明,SEM和AOZ具有相似的代谢规律,初始阶段具有较高的消除速率,随后消除速率趋于平缓,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一定的浓度。在停药225 d后,海参组织中仍然能够检出SEM、AOZ,表明SEM和AOZ在海参组织中较难消除。总体上海参内脏中SEM及AOZ消除速率快于体壁,单独给药方式下的消除速率快于混合给药。单独给药方式下,体壁及内脏中SEM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4.8和38.3 d,AOZ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2.9和38.7 d;混合给药方式下,体壁及内脏中SEM消除半衰期分别为47.5和35.4 d,AOZ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9.2和54.6 d。根据上述结果,预测在海参上市前一年使用呋喃西林和呋喃唑酮,到市场环节仍然有很大可能检出SEM及AOZ。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海参苗种及养殖中期硝基呋喃类药物的监管有利于保障市售海参质量安全水平。
    7  水及水产品中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向文瑾,徐瑗聪,许文涛
    2016, 6(1):45-52.
    [摘要](833) [HTML](0) [PDF 1.06 M](741)
    摘要:

     研究和建立水及水产品中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水及水产品中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及其快速检测技术,其中包括微生物试纸片检测技术、PCR检测技术、等温扩增检测技术、多样性快速检测技术、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等。分析和梳理了各类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应用,并对水及水产品中微生物快速检测新技术进行了展望。

    8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产品中MS-222残留
    <div>黎智广 杨宏亮,王旭峰,陈培基,柯常亮,李刘冬,黄珂</div>
    2016, 6(1):53-57.
    [摘要](869) [HTML](0) [PDF 750.70 K](778)
    摘要:

     建立了测定水产品中MS-222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和乙腈的混合液提取,再经二氯甲烷萃取后氮气吹干,用流动相溶解,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以串联质谱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00、10.00和50.00 μg/kg添加水平下,回收率81.2%~99.5%,相对标准偏差为2.14%~4.83%(n=6)。本方法对MS-222的定量限为1.0 μg/kg。该方法前处理过程简便,容易操作,灵敏度和重现性良好,结果准确。

    9  基于二维码扫描技术构建食品检验数据库
    赵宇明,陈岩,彭玲玲,邓美林
    2016, 6(1):58-62.
    [摘要](640) [HTML](0) [PDF 854.48 K](630)
    摘要:

     为了使食品检验中的样品流转与数据传输过程更加流畅,本研究基于二维码扫描技术构建了食品检验数据库。以此食品检验数据库为核心,设计和优化了一个简便易操作的运行流程。流程按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样品流转、样品检验和数据传输等4个基本步骤运行,通过各模块与食品检验数据库交互进行数据传输。研究发现,基于基于二维码扫描技术构建的食品检验数据库流程的有效运行,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流程可应用于日常检验,也可为大批量的国家检测任务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且,流程再造的复制能力强,易于实践和推广。

    10  黄颡鱼肌肉腐烂病研究及治疗技术初探
    刘方,孟丽华,杨淑英,时彦民,孟蝶,徐毅
    2016, 6(1):63-70.
    [摘要](766) [HTML](0) [PDF 2.10 M](577)
    摘要:

     以肌肉腐烂的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为研究对象,从发病鱼体的肝、脾中分离出了一株致病菌(命名为JY-03),经革兰氏染色、显微观察、API生理生化实验24~48 h,最终鉴定该病原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通过感染实验再次证实黄颡鱼肌肉腐烂的致病菌为温和气单胞菌。对发病池塘水质分析表明,养殖水体中存在大量微囊藻,加速了水体中致病菌繁殖速度,致使发病池塘中黄颡鱼暴发肌肉腐烂病。药物的治疗实验表明,10%诺氟沙星与10%恩诺沙星分别与饲料按照1∶1 000(m/m)比例拌料,每日按照鱼体重1%投喂饲料1次,两种药物对该病均有明显治疗效果,鱼体皮肤溃烂征状逐步消失,死亡数量显著下降,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用药2周后基本治愈;同等的用药剂量下,恩诺沙星治疗效果相对更好。本研究提供了黄颡养殖生产过程中肌肉腐烂病发病原因的鉴定方法和治疗方案,对黄颡鱼的健康养殖及相关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