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4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水产饲料对养殖环境调控的研究与探索
    戈贤平 ,缪凌鸿 ,孙盛明,刘波 ,周群兰
    2014, 4(4):1-6.
    [摘要](1189) [HTML](0) [PDF 801.68 K](4125)
    摘要:

    在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养殖环境污染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水域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以 及引起水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日益突出的矛盾,在探索发展可持续水产养殖精养方式的 过程中,本课题组和有关学者发现通过调整添加水产动物饲料中营养性物质和非营养性物质、设置合理的投喂策略, 可以调控养殖水体的质量,进而提高养殖效益。本文从饲料营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角度,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相 关理念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水产饲料对养殖环境调控这一新观点,希望能够为学者们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中国渔业 质量与标准,2014, 

    2  重金属污染物对文蛤金属酶类的影响
    任虹,李强,李婷
    2014, 4(4):7-12.
    [摘要](800) [HTML](0) [PDF 2.28 M](728)
    摘要:

     :海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很低,但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深远的。本实验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必需微量元素Fe 、 Cu、Zn和非必需微量元素Pb对海洋软体动物文蛤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两种金属酶类活 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文蛤对实验中不同的重金属离子显示不同的积累富集能力,其中,对 Fe 3+有较强的积累能力, 对其他重金 属 也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积 累。在 离 体 条 件 下,Fe 3+、Cu2+、Zn2+和 Pb2+分 别 在 2.0~13.0mmol/L、 <5.0μmol/L、<10nmol/L和0.5~200nmol/L低浓度范围内对CAT显示不同程度的激活活性,升高浓度则显示抑 制作用;Fe 3+和Cu2+分别在0.05~0.32mmol/L和9.8~68.6μmol/L低浓度范围内对 CCO显示不同程度的激活活 性,升高浓度,则显示抑制作用;即使在浓度很低(1.0nmol/L)的条件下,Zn2+都明显抑制 CCO活性。必需微量元素 Fe 、Cu和Zn对文蛤金属酶类CAT和CCO显示不同的作用效果,当超过一定浓度范围时,这些重金属离子可不同程度 地抑制CAT和CCO活性,对文蛤可能产生毒害作用。[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

    3  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张威振 ,赖子尼,赵李娜 ,王超,庞世勋,杨婉玲
    2014, 4(4):13-20.
    [摘要](1060) [HTML](0) [PDF 684.92 K](3219)
    摘要: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是一种典型的环境雌激素,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用作塑料工业中的增塑剂和软化剂。根据PAEs的理化特性,综述了该类物质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对近年来水中PAEs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评价PAEs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和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4):13-20]

    4  
    应用体外仿生模型分析南极磷虾中氟的生物
    可给性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
    尚德荣 ,赵宪勇,宁劲松 ,赵艳芳 ,翟毓秀 ,盛晓风 ,丁海燕
    2014, 4(4):21-26.
    [摘要](876) [HTML](0) [PDF 663.70 K](855)
    摘要:

     运用体外全仿生消化模型研究了南极磷虾中氟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极磷虾中氟的溶解态含量及其生物可给性差异很大,模拟胃液中氟的溶解态含量为81.68~1 987.4 mg/kg,生物可给性为61.24%~87.50%;模拟小肠液中氟的溶解态含量为23.48~550.64 mg/kg,生物可给性为16.97%~27.31%。胃液中氟的溶解态含量与南极磷虾是否带壳有关。如以胃消化阶段判断,摄入南极磷虾中氟对儿童的日允许摄入量(TDI)贡献率均低于1.0%,其中虾肉的最低为0.035%。如以小肠消化阶段判断,摄入南极磷虾中氟对儿童的TDI贡献率均低于0.30%。研究还发现,经过不同加工处理的南极磷虾摄入的氟对人体均没有太大的风险,若食用去壳后的南极磷虾且日摄入量控制在8 000 mg以内,其安全性更高。本研究为科学评价南极磷虾中氟的食用安全性和有效提高南极磷虾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 (4):21-26]

    5  刺参育苗水体的水质分析及重金属的生物富集研究
    马元庆,李斌,邢红艳,白艳艳,刘爱英,靳洋,陶慧敏,赵玉庭
    2014, 4(4):27-32.
    [摘要](971) [HTML](0) [PDF 919.54 K](700)
    摘要:

     通过对蓬莱刺参育苗场进行水质与生物质量监测,分析了不同环境中无机氮、无机磷和重金属的浓度变化,测定了重金属元素在不同规格刺参幼参体内的含量,探讨了刺参苗种培育对水质的影响及重金属在幼参体内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氨氮和硝酸盐累积不明显,但亚硝酸盐与无机磷迅速累积;幼参培育的不同环境水体中N/P值差异较大,沙滤后蓄水池中海水的N/P值(50.62)最高(P<0.05),随着养殖过程的进行,其N/P值逐渐降低,倒池前降至2.48。重金属监测结果显示,不同规格的幼参体内锌 (Zn) 的含量均最高,而其对镉 (Cd) 的富集系数高于其他重金属元素,在当年春苗和越冬苗小个体幼参富集系数分别达到0.82和0.92,铅 (Pb) 在越冬苗大个体内的浓度(0.226 mg/kg)及其富集系数(0.22)为最大值,其他元素含量一般处于较低水平。在刺参苗种培育的不同阶段,重金属元素的生物富集系数存在一定差异。在当年春苗中,重金属生物富集系数依次为Cd>Cr>Cu>Pb>Zn,在越冬苗小个体幼参中,依次为Cd>Cr>Cu>Zn>Pb,在越冬苗大个体幼参中,依次为Cd>Pb>Cr>Cu>Zn。本研究应用于海参育苗、保苗和养殖环境调控等多个环节,促进刺参苗种繁育环境安全,为整个集约化海水养殖业水环境调控与管理提供借鉴,有利于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和持续发展。[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4):27-32]

    6  碳基材料在动物体内药物残留样品前处理中应用研究进展
    李晋成,刘欢,吴立冬,王群,吕海燕,马兵,宋怿
    2014, 4(4):33-40.
    [摘要](1032) [HTML](0) [PDF 743.23 K](841)
    摘要:

     近年来,高灵敏的动物体内药物残留水平检测技术大量涌现。然而,动物体内药物残留的样品前处理研究仍需进一步展开。碳基材料是一类新兴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源性动物的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着重综述碳基材料在食源性动物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特别关注其在固相萃取、分散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等前处理技术中的应用,比较分析不同前处理方法的优劣,并从碳基材料的功能化等方面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 (4):33-40]

    7  腌干鱼制品中8种生物胺测定方法的优化
    陈玉峰 吴燕燕 李来好 杨贤庆 邓建朝
    2014, 4(4):41-48.
    [摘要](1048) [HTML](0) [PDF 1.33 M](1047)
    摘要:

     建立了反相HPLC同时测定色胺、2-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8种生物胺的方法,并对腌干鱼制品中生物胺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1,7-二氨基庚烷为内标,经丹磺酰氯衍生,C18柱(250 mm × 4.6 mm,5 μm)分离后,使用荧光检测器检测,荧光激发波长为350 nm,发射波长为520 nm;乙腈-乙酸铵-超纯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采用NaOH及饱和NaHCO3调节衍生体系pH,三氯乙酸(TCA)、高氯酸(HClO4)和盐酸(HCl)作为提取介质对腌干鱼制品中生物胺进行提取。结果显示,8种生物胺在30 min 内完全分离,并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 ≥ 0.998 66);精胺的线性范围为0.5~50.0 μg/mL,其余7种生物胺为0.5~100.0 μg/mL;最低检测限为0.03~0.10 μg/mL;仪器精密度较好(RSD≤1.87%);最佳衍生体系pH为11.0;5% TCA提取生物胺效果最为理想;腌干鱼样品中8种生物胺得到有效检测结果,生物胺总量范围为(91.75±3.11)~(986.43±5.42) mg/kg。该方法适合腌干鱼制品等腌制水产品中8种常见生物胺的快速有效检测。[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4):41-48]

    8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丁香酚残留
    柯常亮,刘奇,陈洁文,甘居利,陈培基,李刘冬
    2014, 4(4):49-55.
    [摘要](1174) [HTML](0) [PDF 1.26 M](1095)
    摘要:

     为排查流通环节鱼用麻醉剂的潜在风险,本研究建立了水中丁香酚残留的测定方法。本方法以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使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丁香酚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在1.00~200 .00 μg/L的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方程为y=14.65 x-7.23,相关系数r为0.999 4,线性拟合良好。加标浓度在5.00~100.00 μg/L范围内回收率范围为98.6%~104%,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2.46%~5.48%。方法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1和0.68 μg/L。本方法准确、简单、快捷,能够满足鱼类产品流通环节水中丁香酚残留的测定。[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4):49-55]

    9  磺胺类药物在中国对虾3种组织中的代谢情况
    李金宝 ,李健
    2014, 4(4):56-62.
    [摘要](924) [HTML](0) [PDF 992.69 K](676)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国对虾肝胰腺、肌肉及鳃中磺胺类药物的含量,磺胺类药物包括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嘧啶(SD)及磺胺对甲氧嘧啶(SMD)。3种磺胺类药物单次口服剂量均为l00 mg/kg,养殖期间水温为(24.6±2.4) ℃,比较3种磺胺类药物在中国对虾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T1/2β、CL、AUC(0—72)和Tmax等各主要参数。SM2在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T1/2β分别为23.067、34.162和16.559 h;SD在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T1/2β分别为29.157、34.272和27.929 h;SMD在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T1/2β分别为47.657、55.271和32.237 h。在同一组织中,SM2的消除速度最快,SD次之,SMD的消除速度最慢。口服同一磺胺类药物,在肌肉中消除速度最快,鳃次之,肝胰腺中的消除速度最慢。SM2在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CL分别为0.673、0.171和0.464 L/(h·kg);SD在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CL分别为0.496、0.214和0.463 L/(h·kg);SMD在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CL分别为0.29、0.082和0.362 L/(h·kg)。所以,同一组织中SMD的清除率最低,同一种磺胺类药物在鳃中清除最快。SM2在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AUC(0—72)分别为138.476、493.02和206.572 mg/(L·h);SD在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AUC(0—72)分别为147.919、379.039和186.495 mg/(L·h);SMD在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AUC(0—72)分别为218.024、629.311和229.819 mg/(L·h)。口服同一种磺胺类药物在肝胰腺中的药物吸收量是最大的,比较同一组织中的3种磺胺类药物的吸收量,SMD较高一些。综上所述,口服3种磺胺类药物,72 h内中国对虾肝胰腺中的药物残留最为严重。本研究为在中国对虾养殖过程中更加科学和合理地使用磺胺类药物提供了参考。[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4):56-62]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