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4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环境污染对渔业损害的鉴定与评估
    沈新强,袁骐
    2014, 4(3):1-5.
    [摘要](859) [HTML](0) [PDF 1.73 M](840)
    摘要:

     针对目前中国环境事故频发、群体性事件增多、环境损害加重和污染风险上升的情况,提出环境污染对渔业损害评估(包括对天然渔业资源、捕捞生产和养殖生产)的指标体系构建以及对渔业损害评估的程序和方法。通过油污染对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评估的具体案例,说明如何实现环境污染对渔业损害的鉴定与评估。

    2  配合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对对虾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赵嘉,申亮,魏旭光,郭冉,夏辉
    2014, 4(3):6-11.
    [摘要](781) [HTML](0) [PDF 807.80 K](826)
    摘要:

     随着中国对虾养殖的集约化发展,对配合饲料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对虾饲料工业迅猛发展。畜禽饲料中大多含有棉籽、花生、玉米、大豆和鱼粉,而对虾配合饲料中含有比畜禽饲料更高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且对虾养殖多在高温、高湿季节中进行,使其饲料更容易遭受霉菌毒素的污染,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饲料而造成的影响与损失显得尤为严重。本文主要综述了黄曲霉毒素在虾料中的毒性及其对对虾的危害,旨在帮助业界认识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影响饲料业和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严重危害之一,明确AFB1在对虾养殖业中产生的危害。防控霉菌毒素将成为能否解决饲料和水产品安全的首要问题,对整个对虾产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反应条件优化及在大肠杆菌生物发光检测法中的应用
    刘慧慧,王静雪,林洪
    2014, 4(3):12-17.
    [摘要](818) [HTML](0) [PDF 1.36 M](856)
    摘要:

     利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具有荧光性的原理,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目的是提高细菌生物发光法检测大肠杆菌的灵敏度。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可以专一性地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转化为NADPH,在激发波长为340 nm、发射波长为460 nm的条件下可以测定反应生成的NADPH荧光强度。本研究确定了实验的最适反应pH为7.5,葡萄糖-6-磷酸的反应浓度为5 mmol/L,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反应浓度为0.4 U/mL。同时将细菌生物发光法与酶促反应相结合,建立了大肠杆菌与NAD(P)H发光强度之间的关系,为酶促细菌生物发光法应用于大肠杆菌的检测提供基础资料。

    4  微波消解-EDTA滴定法测定海蜇产品中铝的含量
    杨贤庆,吴则业 ,岑剑伟,魏涯
    2014, 4(3):18-22.
    [摘要](961) [HTML](0) [PDF 567.95 K](891)
    摘要:

     建立了微波消解-EDTA滴定法对海蜇中铝含量的测定方法。通过多次实验选择最佳的微波消解程序为:消解功率为800 W,消解温度为180 ℃,升温10 min,消解10 min,冷却5 min。经前处理的样品液与过量的EDTA溶液反应后,以锌标准液反滴定来计算样液中铝含量。结果表明,铝含量在0~200 μ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 8,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7.4 μg/mL,最小相对标准偏差为1.90%。在3种海蜇样品的加标回收实验中,铝元素的回收率在86.10%~110.30%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8.84%。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好,精密度高,且重现性好,适用于海蜇中铝元素的测定。

    5  间接竞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鲫中呋喃唑酮代谢物
    赵春晖,张园,王秀林,宗超,李英,高艳燕
    2014, 4(3):23-28.
    [摘要](798) [HTML](0) [PDF 1.08 M](884)
    摘要:

     本研究应用间接竞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方法,建立了鲫中呋喃唑酮代谢物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015 ng/mL;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1%;平均批内变异系数(CV)为6.2%;平均批间CV为9.0%;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3.0%。本研究结果的各项方法学指标都能够满足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要求。

    6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确证水产品中喹乙醇残留量
    钟仕花,郑雯,许远泉,林敏霞,陈成良
    2014, 4(3):29-33.
    [摘要](845) [HTML](0) [PDF 1.08 M](799)
    摘要:

     根据喹乙醇见光快速分解的特性,建立了快速确证水产品中喹乙醇残留量的方法。为减少样品中喹乙醇的分解,实验操作均在避光条件下进行。样品经乙腈-乙酸乙酯(1∶1,V/V)提取,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取1/5提取液进行氮吹,尽量缩短浓缩时间,正己烷去除脂肪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喹乙醇。乙腈-5 mmol/L乙酸铵(含0.05%甲酸)溶液为流动相,采用ESI+,多反应监测(MRM),外标法定量,快速确证样品中喹乙醇残留。方法检出限为1 μg/kg,在1~10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4,方法的回收率在71.5%~89.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本方法快速、准确、简便,灵敏度可满足中国限量要求,为水产品日常监测工作提供经济、快速的参考技术。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量的条件优化
    刘成文,贺阳
    2014, 4(3):34-38.
    [摘要](889) [HTML](0) [PDF 687.22 K](839)
    摘要:

     为了获得更适合于实验室使用的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参照GB/T 20361—2006法,对检测过程中的提取方式、还原剂的使用顺序、蒸发方式及温度等对加标回收率有较大影响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样品采用超声波提取,提取完成蒸干后,再加入硼氢化钾进行还原,40 ℃多样品水平蒸发至近干,上机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孔雀石绿残留量的回收率高,且前处理简便和快捷。

    8  喹烯酮在杂交鳢(斑鳢♀×乌鳢♂)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
    尹怡,李平杰,刘书贵,朱新平,郑光明,陈昆慈,潘德博,宋怿,王群
    2014, 4(3):39-45.
    [摘要](900) [HTML](0) [PDF 1.02 M](897)
    摘要:

     本实验模拟自然养殖条件,对喹烯酮在杂交鳢(斑鳢Channa maculata♀×乌鳢Channa argus♂)体内的残留和消除规律进行了研究。将杂交鳢连续饲喂混有75 mg/kg喹烯酮的饲料60 d后,分别于停药后0.25、0.5、0.75、1、1.5、4、6、8、12、24、48、72、120、168、240、504 和 672 h采样,各采集点随机取样6尾。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杂交鳢血浆、肝脏和肌肉中喹烯酮的残留量,研究喹烯酮在杂交鳢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饲喂结束后,血浆、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分别于给药后1.5、1.5和12 h 达到最大浓度,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227.0±17.71) μg/L、(60.93±18.33) μg/kg 和(27.94±7.78) μg/kg;喹烯酮在杂交鳢不同组织中的消除速率不同,药物消除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肌肉、肝脏和血浆,肌肉中的喹烯酮在给药504 h后降至检出限以下。毒理学研究的数据表明,喹烯酮在水产品可食用组织中的安全剂量为327 mg/kg,而在本实验条件下,停药672 h内,喹烯酮在杂交鳢血浆、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残留量均小于安全剂量。 

     

    9  甘草和丹参对鲟生长及脂肪肝修复的研究
    张洪玉,夏磊 ,彭翔,赵明军,兰烨荣 ,唐夏
    2014, 4(3):46-53.
    [摘要](812) [HTML](0) [PDF 3.49 M](690)
    摘要:

     为了研究甘草和丹参对鲟生长及脂肪肝修复的效果,将鲟分为10个组,分别为普通对照组(饲料含8%脂肪,投喂7周)、高脂对照组 (饲料含16%脂肪, 投喂7周)、甘草4个组(饲料含0.5%~2%甘草,3周高脂+4周甘草)和丹参4个组(饲料含0.5%~2%丹参,3周高脂+4周丹参),通过体长、体重、肝指数、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切片等,评价甘草和丹参对鲟生长及脂肪肝的影响。结果显示,甘草4个处理组终末体长和体重不同程度地高于普通对照组和高脂对照组。丹参处理组终末体长和体重与高脂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肝指数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和甘草处理组(P<0.05);生理生化指标不同程度低于普通对照组和高脂对照组。肝脏颜色较高脂对照组暗,肝细胞轮廓较为完整,多数细胞内的空泡成小颗粒状分布。甘草处理组血清学指标、肝脏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未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肝脏外观颜色较普通对照组浅,组织切片空泡化严重。研究表明,0.5%~2%甘草能够促进鲟生长,但对高脂导致的脂肪肝没有显著的修复效果;丹参对鲟生长未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高脂饲料诱导的脂肪肝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建议饲料中丹参添加量为0.5%。

    10  口灌甲砜霉素对松浦镜鲤组织的损伤
    杨洪波 ,王荻,卢彤岩
    2014, 4(3):54-59.
    [摘要](847) [HTML](0) [PDF 2.32 M](661)
    摘要:

     对松浦镜鲤口灌甲砜霉素,分别设对照组、50 mg/kg(1倍正常用药量,推荐剂量组)、150 mg/kg(3倍正常用药量,中等剂量组)及250 mg/kg(5倍正常用药量,毒性剂量组),连续口灌给药15 d,每天1次,于停药24 h后,自实验鱼的肝、脾、肾、肠和鳃采取新鲜组织,浸泡于波恩氏液中,待进行石蜡切片制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松浦镜鲤肝、脾和肾在1倍给药剂量时,出现大量深染的炎性细胞,随着给药剂量增加,组织结构遭到破坏程度加重;3倍正常用药量时,肝、脾和肾出现细胞空泡化现象,肾小管管腔界限不清;在5倍正常用药量时,各组织空泡化现象加重,肝和脾出现细胞减少,细胞核溶解。对肠组织而言,1倍给药组与对照组无差异;3倍正常用药量时,肠绒膜出现孔隙;5倍正常用药量时,少量肠绒毛结构不完整,出现脱落现象。鳃组织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出现鳃丝肿胀现象,随给药剂量加大,鳃丝肿胀加重。研究表明,在将甲砜霉素应用于松浦镜鲤的疾病防控时,应严格遵照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给药,如果因病情原因或使用错误而造成使用剂量加大时,应对松浦镜鲤肝、肾等组织进行检查,来确定药物对鱼体的损伤程度。

    11  中国现有养殖标准目录
    2014, 4(3):60-66.
    [摘要](300) [HTML](0) [PDF 483.51 K](664)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